金代医家成无己出身医学世家,精于医理,擅长临证,历时四十余年,撰著《注解伤寒论》、《伤寒明理论》、《药方论》。“这三种伤寒著作,有注解,有论证,有论方,鼎足而立,联系密切,相得益彰。成氏是注解《伤寒论》的第一家,他博极研精,深造自得,以经注论,以论证经,创始艰难。厥功甚伟,给人无穷启迪,深得医家的赞誉。宋.严器之评论道:‘聊摄成公,议论該博,术业精通,而有家学,著成伤寒十卷,出以示仆,其三百九十七法之内,分析异同,彰显隐奥,调陈脉理,区别阴阳,使表里以昭然,俾汗下而灼见;百一十二方之后,通名号之由,彰显药性之主,十剂轻重之攸分,七情制用之斯见,别气味之所宜,明补泻之所适,又皆引《内经》旁牵众说,方法之辨,莫不允当,实前贤所未言,后学所未识,是得仲景之深意者也。’……成氏根据《伤寒论》原序‘撰用素问.九卷,八十一难,阴阳大论……’之语,始终运用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学理注解论中条文方证,力图按照写这部著作的本来样子去研究,并且不把论中没有的东西包括进去,这是非常质朴的科学态度,而他的注解也比较接近仲景原意。由于成氏采用了以经注论的研究方法,不仅使内、难、伤寒一脉相承,融会贯通,具有探本寻源,互相渗透之妙,同时还起到了经论结合,以论证经的效果。使伤寒理明,内难有实,正是成氏治学的成功之处。”(任应秋主编《中医各家学说》)
——张鸣钟《岐黄楼医学文集.医学心悟》
评论